館長訪談舵手思維專題報導–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陳雪華館長

Date :2013-04-29


走在臺灣大學的椰林大道上,遠遠地就可看見圖書館的巍崴建築。椰林大道上學子或急行,或漫步,或聚首傅鐘下,或悠遊自行車上,或盤坐石階上閱讀,或穿梭於俱歷史背景的建築物間,或徜徉於青青的杜鵑樹叢旁;到處充滿青春氣息與微笑,不愧是臺灣與國際知名的學術殿堂。來到椰林大道彼端的圖書館,穿過漂亮的拱形走廊進入高挑的大廳,這裡就是知識的寶庫。

 

椰林大道底端的圖書館

 

圖書館入門大廳

再沿繞著圖書館的迴廊,走到圖書館的行政辦公區,見到笑容可掬的陳館長,令訪談人意外驚喜的,是陳館長己備妥由總館與各分館同仁整理的資料,館長的費心與各組同仁的辛苦,真是感激不盡。

 

博專精進 質量並重 學科資料專家養成

原住民圖資 機構典藏 醫學閱讀新樂園

異質資源/平臺整合 先進完備服務 接軌國際菁英團隊

訪談對象: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陳雪華館長
訪談人:漢珍公司羅志承總經理、江紀祖協理、關雅茹業務經理
時間:2012.09.13
訪談地點: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

 

陳館長訪談留影

 

臺灣大學 總圖書館


一、請問館長,圖書館經營的理念與內涵?未來有何展望?

大學圖書館主要任務是滿足教學與學術研究。臺大圖書館人才濟濟,半數以上同仁具有碩士學位;我充分尊重同仁的專業並鼓勵發揮其創意,各組也常會提出很好的意見。臺大圖書館很幸運傳承日據時期總督府所收集的資源,於1928年成立《臺灣研究》資源,至今持續蒐集臺灣研究資料,這是臺大在文化傳承上很大的特藏。本館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會)合作,原民會將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設置在臺大校園內,由本館專業館員協助經營,持續蒐集有關原住民與南島民族的相關文獻並提供服務。

 

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

 

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

經由舉辦國際性活動,例如第14屆亞太數位圖書館國際會議(ICADL),透過國際活動讓實務與學術結合,擴大同仁的視野。去年OCLC亞太年會與ICADL會議都是國際性重要的活動,有許多國外人士參加,這些活動提供同仁一個國際交流的管道與機會。

本館向教育部爭取計畫成立臺灣機構典藏系統(TAIR),建置臺大機構典藏,並與各大專院校合作建立《分散建置、整合使用》的臺灣機構典藏系統(TAIR),臺大與北中南之種子學校一起協助臺灣各大學校院機構典藏成長與往前走。相較於日本或亞太其他國家型IR計畫,臺灣TAIR的預算很少但效果顯著。根據2012年七月國際學術機構典藏的統計,臺大排名第11名,其他大學的排名也大幅進步。本館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延伸機構典藏及兩岸四地中文文獻電子資源共建共享,目前陳光華老師(副館長)負責發展IR平臺,系統資訊組主任黃乾綱老師是電腦科學領域專家,從旁協助陳副館長。2011年兩岸成立IR共建共享的項目,由臺大領導負責及授權別人使用所開發的軟體,大陸圖書館也希望藉此吸取臺灣的經驗。

另向教育部申請計畫成立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服務會員走向國際化。OCLC現在會員涵蓋世界170多個國家,自四年前起分為北美、亞太、歐非中東三大區;OCLC亞太區年會第一屆在北京舉行,第二屆在東京舉行,2011年第三屆年會在臺大舉辦,2012年九月初第四屆在吉隆坡舉行。我是2012~2013年度OCLC亞太區主席,並代表亞太區進入OCLC全球理事會。與會過程中,有機會見到全世界知名的館長及OCLC董事會成員,遇到這些菁英份子,聽到他們最關心的議題,開拓了個人的視野,將全世界關心的議題帶回與臺灣OCLC聯盟推動委員會分享及一起努力。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每年向教育部申請補助部份經費,參與聯盟的會員亦必須自籌部分經費。各會員館可參加臺灣OCLC年會與其他培訓課程以吸收新知。例如去年十月OCLC亞太會議,我們特別邀請康乃爾大學負責data curation的資訊技術部門主任來演講學術圖書館e-Research的發展趨勢。參加聯盟最大的好處是使用OCLC Connexion的編目服務,可節省圖書館的人力與時間。臺灣的NBINet《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尚有很多中文書目未收錄到WorldCat,臺大圖書館去年與國家圖書館共同向教育部申請預算,國圖進行臺灣NBINet書目上傳WorldCat計畫,預計兩年完成300萬筆上傳,將臺灣的書目呈現到國際舞臺,不僅提高能見度,也將臺灣的學術與文化輸出。為了提供便捷的檢索,OCLC與Google合作,提供使用者透過Google查詢,能免費瀏覽WorldCat.org全世界圖書館的書目。

本身因在圖資系教書,三年前開始對e-Research感興趣,並帶領研究生與館員一起做研究。今年與陳光華老師(副館長)合編e-Research專書,由臺大圖書館出版,並於今年8月在圖書館所舉辦的《e-Research:學術圖書館的創新服務》研討會中發表新書,該研討會邀請到美國Kent State University曾蕾教授來演講linked open data,她是在資訊組織領域非常知名的學者。現在open data或linked open data在全球是當紅的趨勢。美國國科會NSF去年開始規定研究者的研究計畫須提出Data Management Plan才能申請到經費,蒐集整理建置這些raw data以利再使用,可節省國家經費並且防止研究作偽。現在一些知名期刊出版社開始要求作者在投稿時,須將研究過程的dataset上傳及賦予DOI,文章發表時註明dataset的DOI,可供原始資料檢驗,以防研究做偽。data curation(資料庋用)有保存典藏使用之意,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其實全世界有各式各樣的data,不過這裡所指的是研究資料(research data)。大型學術型圖書館未來須注重資訊服務及data服務,美國這方面發展起步較臺灣早,所以可以參考國外的發展。美國總統歐巴馬成立data.org美國國家資料中心,還有其他政府的data,例如GIS、GPS的地圖資源以及國家統計資料等。現在政府很關心這個議題,行政院科技顧問室曾召開政府公開資料(open data)研討會,希望政府所產出的raw data可被加值運用及創造產值。

圖書館界也踴躍參與linked open data,OCLC將DDC杜威分類法、Library of Congress(LC)將LCSH標題表放在網路上供人利用。現在有一個大型計畫,由LC與OCLC主導,稱為VIAF(Virtu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File《虛擬國際權威檔案》),全球有許多國家圖書館加入,可彼此串聯各國的權威檔,經過標準的結構而彼此串聯網路知識,這對圖書館服務是很大的顛覆。本人曾與國圖曾淑賢館長討論要將中文人名或機構權威檔加入VIAF虛擬國際權威檔,裨益臺灣的資料內容向全球呈現。我們不僅關心國內發展,也關心全世界的發展趨勢,使臺灣學術資源走入世界,讓世界可以看到臺灣。

雖然電子資源越來越多,進館人次仍維持高入館率,臺大圖書館(含分館)一年有300多萬人次入館,平均每天有1萬人次。校外人士可經換證入館,但同時不超過200人,以維護臺大師生的權益,而社區人士入館閱覽看報則不受人數限制。民國87年臺大新總圖書館成立時,紙本館藏180萬冊,現在已成長為400萬冊,臺大這幾年不斷增加書架,擠壓讀者的使用空間。我們的考量是希望將空間還給讀者,例如本館於去年將圖書館的部分走道裝修成為eCorner,開闢一些新空間以供讀者使用。另外,規劃中的第二教學大樓預計民國105年落成,地下室將建置一個自動化高密度書庫,屆時將一些較罕用的圖書搬遷到書庫後,即可移除部分書架,並將之規劃成為讀者閱覽空間。

 

自習室

 

期刊區

二、 您認為 貴館現在主要面對的挑戰是什麼?需要加強哪方面的服務或訓練?

近年圖書館陸續轉為電子館藏,在經費縮減中如何發揮電子資源採購與使用效益是最大的挑戰。除需熟悉電子資源管理系統、掌握電子資源探索工具發展,並須關注Open Access發展趨勢等專業領域與管理技能的訓練。運用新資訊技術,有效編目提升書目服務價值,結合資訊組織新概念與國際交換共建共享,以提升曝光度,加強整合檢索異質資源與平台,提供優質介面給讀者使用,因應行動閱讀裝備增加行動版網頁,善用Web2.0科技結合社群機制等,增進圖書館與讀者間之互動。

臺大擁有豐富的圖書、期刊與電子資源,如何提供系所學科服務,是學術圖書館一大挑戰,在高密集資料產出與跨領域合作趨勢下,必須積極徵集研究資料(research data)及提供加值服務,兼具學科背景資料專家(data scientist)的學科館員,勢必成為人才趨勢。據服務統計,近年入館人次及借書量呈現趨緩,傳統圖書館實體資料借閱模式無法滿足需求,多元管道的借閱或瀏覽資源蔚為風潮,讀者傾向於透過行動閱讀載具使用電子資源。本館為服務讀者,了解使用行為模式與資訊需求,俾提供多元化服務,鼓勵同仁參加專業研討會、研習營及國內外圖書館參訪,以培養館員專業度及提升服務知能。

圖書館界面臨資訊取得普及的威脅,需建立讀者使用資訊行為模式的典範轉移,重新定位圖書館之核心價值。譬如法社分館遷入新館後,進行實體與虛擬館藏整合,建立學科館員人力資源,擬定提升服務品質策略,對外了解全校師生在教學與研究的資訊需求,對內有效地組織各類圖書資訊資源,以利推出符合全校師生的服務,各項服務需仰賴優質館員、空間整合、組織調整、職務輪調等措施,因應環境變遷培養全方位館員,也鼓勵館員掌握圖書資訊學及各學科文獻的趨勢與歷史回顧。在電子資源日益增加下,醫分館要如何吸引讀者來館,需培養創意及學習新科技來服務讀者。

臺大於77歲時成立校史館,徵集校史文物、老照片與校史資料。校務公文檔案皆完整收存於各系所單位與檔案室,校史書刊庋藏於圖書館,而校內外對臺大校史議題有研究需求皆洽詢校史館,並由具備歷史研究能力的館員來服務。

三、 貴館以何種方式吸引讀者利用圖書館資源?哪種方式成效最好?

為協助本校師生利用豐富的館藏與服務,透過各種管道規劃《圖書館利用指導活動》,包含新生入門書院、主題、配合系所、五人以上預約等課程安排,推出頗受好評的參考服務部落格,從問題面分享搜尋資料的技巧、使用書目管理軟體、電子資源疑難排解、介紹各學科主題資源與相關新知,藉由該平台公開所受理的提問與說明,供使用者參考討論,促成社群互動。彙整常見的問題至本館FAQ網頁,以便快速查找,同時透過本館FB粉絲專頁等社群媒體與讀者互動及引介圖書館資源,經由建置數位學習課程推介圖書館資源,編製圖書館與電子資源手冊,以視覺與觸控方式吸引各類型讀者利用館藏,圖書館也積極舉辦包羅萬象與豐富多元的學術研討會、演講、展覽、主題影展、書展、資料庫試用等相關活動,輔以館訊電子報方式主動即時寄送給讀者,吸引校內外讀者到館參與活動。

法社分館舉辦的各種活動,包含演講、書展、影片欣賞、課程講習等活動。圖書館與其他單位學者專家合作,以時事熱門議題及主題方式規劃系列活動,彙整該主題館藏資源,輔以網頁方式呈現,再以集點贈獎或抽獎等行銷方式吸引讀者,也與博物館群合作策展活動,亦能帶來非傳統圖書館讀者進場,這些潛在讀者群也是本館未來開發的客源。

醫分館舉辦醫學人文講座、電影欣賞座談會系列活動,邀請學者專家演講或基金會參與,請講者推薦延伸閱讀書單,或進行影片觀後心得分享與交流,同時配合活動提供讀者閱讀相關醫學人文館藏。

校史館提供中英日語《定時導覽》服務,開放校內外團體申請《預約導覽》,透過訓練有素的導覽員,免費提供校史知識與問答,引導訪賓運用展廳多媒體互動設備,深度認識臺大校史與博物館群。校史館與博物館群不定期舉辦學術性、推廣性等各類型活動,經營社群網路工具《臉書》,發布校史館活動訊息、校史小故事、無遠弗屆建立校史館粉絲群。

四、 貴校師生最愛使用圖書館的哪項資源?貴館是否有執行什麼政策從旁推波助瀾加強推廣?

本校師生最愛使用的圖書館資源有很多,各族群之喜好各異,一般而言有電子資料庫、電子期刊、視聽資料、數位學習網、圖書館自習室、多媒體服務中心空間等。其中電子資源服務不僅於校園內使用,亦可校外連線設定使用,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為協助師生利用豐富的館藏與服務,透過各種管道提供《圖書館利用指導活動與館藏資源介紹》。視聽資料館藏,每月以製作影像目錄、音樂主題、剪輯預告短片及製作影音排行榜等方式服務讀者。

 

多媒體服務中心

 

多媒體服務中心

師生對法社分館資料庫、電子期刊、電子書的使用頻度高。政治及經濟系館師生最常使用外文資訊,藉以了解各主題相關理論及掌握最新研究趨勢;法律系以國家司法考試為主要需求。電子資源使用率逐年攀升,圖書館提供客製化的服務、製作數位學習課程、自學管道、舉辦資料運用講習,及資料庫代理商線上課程,並在分館網頁刊登最新消息,以利師生使用電子資源。在圖書資源方面,法律圖書室將使用率最高的期刊置於參考諮詢櫃台旁,便捷師生使用。

醫分館的讀者最愛使用的是電子資源,其電子資源推廣,包含新增或試用電子資源之公告、辦理電子資源利用指導課程、提供連結在館藏目錄及電子資源網頁、進行PubMed Linkout 設定,讓師生快速取得全文文獻。

校史館成立後自2005年11月開放、博物館群於2007年11月啟動,每週開館六天,歡迎訪賓免費自由參觀。同時,為提供足夠的深度與廣度,各館每年招募多位志工,或申請臺大同學參加導覽服務學習課,提供導覽解說服務。

校史館自2008年起陸續徵集各主題老照片,記錄了臺大校區蛻變的樣貌,共同分享回憶,延續臺大記憶。所徵集的照片皆上載至全球最大的相片網路平台Flickr,經由相片標記建置相片集、珍藏集,支援校內外單位或機構進行出版與特展活動。為徵集更多老照片,在展場樓梯間佈置老照片時光走廊、編輯出版老照片說故事專書分贈校友、隨著校園節慶,藉由《臺大校友雙月刊》向海內外校友徵求主題老照片。另外,為行銷校史館與博物館群,舉辦多場活動與演講,例如:畢業季的《畢業留言》活動、校慶期間舉行《星夜校史館》開放夜館參觀、校史主題特展、杜鵑花節與校慶等,進行《從校史出發》系列演講、不定期舉辦走訪校園各博物館的大搜秘活動、每年暑假舉辦博物館群學習體驗營。每次活動皆吸引許多關心臺大校史,或對博物館有興趣的同好參加。

 

校史館夜景

 

校史館 老照片時光走廊

五、 您發展特色館藏的政策是什麼?

為彰顯臺大人學術能量與打造專屬典藏空間,自2006年3月起籌設《臺大人文庫》,積極收藏臺大人著作,並於2007年校慶開幕,迄今(2012年)已收到600多位校友贈書逾7,200件,期望透過《臺大人文庫》的成立,在校學子能從學長姐的著作中學習典範,延續學術脈動、互相扶持傳承、凝聚記憶。

為匯集名家名人、社會賢達學術生涯中重要之研究文獻,使後世學子研究其一生行誼及學術軌跡,於2008年中設立《專藏文庫》(individual collection)專區,彙整典藏國內外各領域名家名人贈書。本專區係以個人完整或特色藏書為庋藏對象,積極訪求並主動爭取, 完善典藏設備,結合本館專業的圖書館服務,贈書者得以安心將畢生藏書交付本館典藏。

 

臺大人文庫

 

臺大人文庫

本館除致力主動徵集館藏外,並以數位化方式保存珍貴典藏,建置全文影像資料庫,包含淡新檔案、臺灣古碑拓本、伊能嘉矩手稿、田代安定手稿、歌仔冊、狄寶賽文庫等全文影像均可自資料庫查詢外,亦以自建或合作數位化的方式建置《臺灣舊照片資料庫》、《臺灣日治統計資料庫》、《日治法院檔案資料庫》、《慈林教育基金會典藏臺灣社運史料資料庫》、《中國國民黨史料資料庫》等等,希望珍貴典籍手稿原件能減少翻閱、加強保護,使用者亦能不限時地隨時存取使用,協助教學與研究。

臺大圖書館除持續徵集各種舊籍、檔案與手稿的《臺灣研究資料》、承接《日據時期館藏》外,近年則依學校發展重點,加強人文、社會、東南亞研究等特色館藏。除支援教學和提供休閒外,以臺灣早期黑膠唱片、78轉南管及潮劇蟲膠唱片等台灣研究為館藏重點。

醫分館建置醫學人文館藏,在新世代醫學教育發展,提昇醫學人文關懷。醫分館於1988年起設置《醫學人文專區》,於1999年底建置完成,專門陳列醫學人文相關圖書資料,以台灣醫療史、台灣醫界人物傳記、醫學校區發展歷史、醫學與人文等四大主題為蒐集範圍。

校史館宗旨乃凝聚臺大人向心力,延續臺大記憶。主要的特藏為各類與臺大相關的校史文物與校史資料,例如:帝大與臺大時期實驗儀器、課桌椅、文書檔案、手稿、課本筆記、照片等文物,以及回憶與故事。校史館亦主動徵集老照片,以發布訊息、編輯老照片故事專書、網路分享等方式,已成功向全校師生、校友徵集2,293張照片,並且透過校史館部落格、校史館Facebook粉絲頁分享校史故事/短訊,不僅達宣傳推廣之效,亦獲迴響與回饋。

六、 貴館近來是否有採行什麼新做法或者新設備?

建立電子期刊館藏,減少紙本期刊與複本期刊,節省經費及舒緩空間問題。每年持續進行Open Access期刊維護與效率提昇,完成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字碼轉換作業,採用國際使用之unicode字碼,提昇書目交換時字元顯示之正確性;統一MARC著錄格式,採用國際使用之MARC21標準,利於國際書目交換。

總圖書館二至四樓後側通往樓梯之走道轉角,為因應個人資訊學習探索時代,讀者空間利用最大化,於2011年改善原走道空間之座位、電源、照明、網路環境,營造為友善e世代個人研究空間,命名為eCorner(e角落)。空間特性原為動線區域,適於讀者進行輕度討論,顛覆了圖書館閱覽空間與討論空間須截然劃分的思維。

 

eCorner

 

學習開放空間

即將推出以CONTENTdm為基礎的數位典藏平台,上傳舊籍檔案手稿之數位影像,提供公眾使用;授權廠商製作特藏圖案紀念品,以達推廣特藏之效。

本館因應科技的發展,近年嘗試推出許多新服務,例如:Webinar行動講堂、遊戲式學習課程、含webbook和ibook電子書版的出版品、圖書館利用手冊app、新生專屬活動、行動版圖書資料查詢、行動版圖書館網站服務、圖書館Facebook、Plurk找書、MSN線上即時參考服務、影音@online服務、月牙彎音樂聆賞服務區、e角落無線上網區、RFID借還書服務、JADE期刊文獻快遞服務等。

多媒體服務則提供音樂主題、國際英語新聞、podcast英語練習及itunes國外大學線上課程等iPad服務。提供觸控式視覺型態的新進館藏推薦及剪輯預告片推廣等iTouch服務,亦提供黑膠唱片的電動留聲機服務,購置設備與進行黑膠唱片數位化工作。

2011年7月推出圖書館新版網頁:http://lib.ntu.edu.tw;2011年3月推出行動版網頁服務,以提供館藏目錄查詢、我的圖書館(預約、續借)、臺大書卷講(新書)、資料庫等服務。2011年8月推出應用程式APP提供行動裝置下載,以提供ISBN照相、輸入查詢館藏、連結至圖書、預約、圖書館最新消息推播通知等新功能,只要在App Store或Google Play搜尋《NTU Library》即可下載。提供網路社群平台,圖書館可於Facebook粉絲專頁公布最新消息,與粉絲進行互動。Plurk自動公布最新消息,結合新書選介部落格,自動推薦好書在Plurk上,還有找書機器人服務。館員會不定期選介新書放在臺大書卷講(新書選介部落格),讀者可留言回饋及分享讀書心得。在讀者區提供平台式掃描器,透過觸控螢幕的操作,便於讀者將掃描館藏電子檔存至隨身碟或傳至電郵信箱,其特殊設計可降低圖書接縫處的陰影,其掃描效果佳。2010年起開辦悠遊卡付款機制,便於讀者利用圖書館。

除上述創新服務,法社分館的經研館、醫圖兩處館舍,已採用RFID技術運用在圖書流通服務及典藏管理。為解決典藏空間不足問題,總圖書館正積極籌畫建置高密度書庫,預計2015年底完成,係用自動倉儲概念,在有限空間典藏最大藏書量。另配合社會科學院遷回校總區的規劃,與世界級建築大師伊東豐雄團隊合作,即將於2013年落成啟用新圖書分館;新分館在強調自然、人文氣息的基調下,將有別於其他館舍的閱讀環境,將對國內日後在閱讀環境空間意象設計有許多啟發。

2008年3月醫分館將3樓參考區進行空間改造,成立《閱讀新樂園》;重新規劃參考室空間,帶進公園概念,營造新型閱讀空間,並提供討論空間,協助讀者瀏覽新知、檢索資訊、合作研究。《閱讀新樂園》設立5間討論室,開闢最新參考書展示區,並設計櫻花樹、鞦韆、搖椅與充滿禪意的雅緻園藝。

就臺大圖書館整體團隊而言,因為擁有優質的團隊與卓越行政效率,從校史館的建置經營到博物館群的整合規劃,屢屢被校長委以重任,不斷地延伸營運觸角。2005年起,承李嗣涔校長之命辦理《臺大博物館群合作發展》業務,整合本校多所分散於各院系之各類型標本/博物館室,並於2007年11月15日校慶正式啟動。自2011年起,臺大博物館群與東京大學總合研究博物館攜手合作辦理《台灣大學+東京大學行動博物館》系列展覽,不僅推動國際交流,更是國內大學博物館跨國合作的最佳典範,達到推廣與分享大學博物館藏品資源、展現社會教育機能、落實《行動博物館》理念。

七、 圖書館如何配合系所課程服務師生?

本館為配合各系所教師開設課程之教學需要,特設置《教師指定參考服務》專區,集中蒐整管理教師所開列推薦之指定參考書,以便修習學生參閱研讀。優先購置便於多人使用的電子書類參考書外,亦將老師設定的多媒體資料上傳影音@Online系統,提供修課同學遠端登入利用。若系所開設課程為研究方法或成果發表等主題,例如:科技研究方法論、研究成果與執行發表等;本館學科館員常會搭配提供查找文獻、書目管理與寫作等授課項目。開設中文古籍版本相關課程,配合課程調閱相關舊籍,並提供閱覽場地。與系所教師合開有關資訊素養或資源利用之課程。因應系所教師需求及約課所需,提供客製化課程,至課堂上協助教學,並設置學科館員,作為圖書館與院系間的溝通橋樑。在影音@Online系統上提供教師指定教材的影音資料,凡本校師生並選修該課程者,均可遠端登入觀看影片或音樂。

法社分館除了上述校方統籌辦理新生書院時,招募訓練館員擔任課程講師,圖書館各組配合各院系老師提供相關資源服務,並依據授課教師需求,指派學科館員至課堂上介紹主題資料庫之使用。學科館員成為與各系所聯繫的夥伴,配合系所課程透過客製化服務讀者。

醫分館配合醫學校區老師需求,以護研所及公衛學院的各所居多,為其課程的學生上《圖書館利用指導》課程。醫學院每學年開立研究所共同課程《學術論文之倫理及撰寫》,由醫分館館員負責講授《實證醫學文獻檢索》及《EndNote》,並協助規劃課程。醫院護理部於民國100年起辦理《實證護理種子教師讀書報告訓練》,由醫分館館員為護理人員辦理《實證資料庫搜尋檢索課程》,並在學員撰寫報告時提供諮詢。

校史館營運組配合系所課程安排四項服務:(一) 臺大校史講述,負責校史知識傳遞工作,曾於相關活動講述,例如:國際事務處國際禮賓同學培訓、課外活動組之新生書院培訓、訪客中心導覽志工培訓、人事室新進職員訓練等。 (二) 校史館中英日語導覽解說培訓,校史館向課外活動組申請《學習服務課程》,同學以中、英、日語向賓客導覽解說校史、磨練口語表達、學習待人接物與應對等機會。 (三) 口述歷史訪談,透過服務學習課程,提供歷史系同學實習的機會,協助化工系完成系史蒐集。教導訓練同學,撰寫訪談大綱與謄製逐字稿、訪談的提問與錄影、操作錄影設備以及影音剪輯、修改同學整理的訪談稿件等。(四) 博物館群志工招募與培訓,各博物館需要志工協助中英語導覽服務、訪賓諮詢、櫃台值班、標本製作、檔案修復及協助館務等工作,連續兩年開辦《招募博物館群志工》,以及舉辦《博物館群志工培訓講座》,成功募集165名志工加入服務行列,紓解各館基層人力短缺的窘境。

八、 您個人最推薦(或最喜歡)的一本書是?

很喜歡手上這兩本書,每個人的專業領域或許會過時,但人際關係、家庭與家人卻是一輩子的事。每個人在家庭、工作、朋友的人際關係中,有時會被負面的言語與情緒所傷害,由雅歌出版的《饒恕的愛》學習如何饒恕別人,對我助益很大,有人結婚就送這本書,已送出上百本。中主出版的《愛之語》有五種方式表達愛,第一肯定的言詞、第二精心的時刻、第三送禮物的方式、第四服務的行動、第五身體的接觸等,本書詮釋積極表達不同模式的愛,雖然是講兩性溝通,但適合任何人閱讀。

陳館長侃侃而談,親切的笑容令人如沐春風。充滿前瞻先驅的作為與不吝分享的訪談,如同上了一門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課。陳館長高瞻遠矚,接軌國際並參與世界活動,引領並協助國內學界與圖書館界成為世界舞臺的一員,館內專業分工的模式足為管理楷模。訪談人收穫良多,依依不捨地離開總圖書館,深思如何整理這麼豐富的內容以便傳播分享。

 

陳館長推薦的書

 

陳館長與訪談人合影

(本文根據陳雪華館長實際訪談及臺大總圖書館、法社分館、醫分館、校史館、博物館群 各組同仁提供之資料彙整而成,江紀祖整理、羅志承攝影、楊學斌校稿、朱小瑄、羅志承核稿、陳雪華館長審稿)

(4223)

本篇發表於 館長訪談舵手思維 專題報導 與標籤於  由 admin固定網址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