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试用

清季外交史料

近代中國的國際關係在鴉片戰爭後被迫展開,隨後接踵而來的割地賠款,外交敗政一覽無遺,為了挽救危殆的國事,設立總理衙門,掌管對外通商及外交事物(即外交部前身),並致力於洋務運動。總理衙門掌理涉外事物,所有往來文件由軍機處建檔保存,因軍機處沒有庫房,檔案皆存放在方略館的大庫中。

第一手史料彙編.研究中國近代史最重要的資料之一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用?」意指:雖飽讀詩書,缺少學以致用的外交專業,還是徒勞無功。外交史料可以糾正以往的過失,防止未來的糾紛,鞏固國家的利益,而清代外交文件缺乏有系統的刊行,建檔保存,外交專業無從建立。深鎖大庫中的大量奏摺直到三十年代才問世。

民國二十三(西元1934年)年北平故宮博物院影印出版王彥威、王亮父子合編的《清季外交史料》,由蔣介石、蔣廷黻、蔡元培、徐世昌、胡適等為之作序,胡適對其評價甚高,在為其作序中將其與北京猿人化石、西域漢晉簡帛、安陽殷墟甲骨文、敦煌經文等發現並列為當時史料工作的九大發現。

《清季外交史料》印行是外交史料的大貢獻,內容包括有關中外交涉的上諭、奏摺、廷寄、諮文、條約及照會等。分為光緒朝外交史料218卷﹑宣統朝外交史料24卷﹑西巡大事記12卷﹑清季外交年鑑4卷﹑地圖16幅等部分,合為二百五十八卷。該書上限與《三朝籌辦夷務始末》銜接,為研究清末中外關係的重要參考書。

【主題分類與內容說明】
◆本資料庫涵蓋436萬字,9,641 件全文影幅,8,272 筆資料。
◆清季外交史料。
◆清宣統朝外交史料。
◆西巡大事記。
緣於光緒二十六年七月,八國聯軍陷北京,光緒及慈禧西巡,王彥威隨侍至西安,第二年十一月才隨兩宮回京。其間每日詳記政府和議和金權大臣及各國軍使往來電文,應付外交辦法,因與外交體例不同,故另編為「西巡大事記」。
◆清季外交年鑑
為方便檢閱,每份檔案皆有標題,每冊皆列目錄,按事實分門別類,註明年月、頁數、編為索引。又以日期、時間為主、文件為從,便於檢查,編成年鑑。
◆地圖
中國陸地邊境,緊鄰英國之印度、法國之安南、日本之朝鮮、俄國的西伯利亞、界碑年久遺失,甚或未劃清疆界,為明分界詳圖,因附刊地圖十六幅,用以印證。

【史料核心價值】
◆晚清至民初外交研究的第一手史實。
◆強化中國對於國家主權以及領土疆域的理解。
◆引進西潮,顛覆中國封建思想。
◆加速政治、教育等各項制度的改革。
◆解構中國傳統社會與經濟發展模式。
◆帶動現代化工業技術與商業的發展。


【數位加值功能】
◆全文檢索:
鍵入關鍵詞進行資料檢索,並提供「出處」「分類」「體裁」及「題名」等欄位設定。

◆內容瀏覽:
「主題」「圖表」及「架上閱覽」多元瀏覽選擇。

◆輸出功能:
檢索結果可進行「下載」、「列印」或「E-mail」等輸出方式。